•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西高校

陶大人的暑假汪永清科研团队的“全心全意”

时间:2016年09月08日 信息来源:景德镇陶瓷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本网讯(文/赵婧歌 图/沐晓彤 胡佳琦)穿过悠悠长长的走廊,转身来到一处摆放着多种实验仪器的房子里。房间里弥漫着一缕缕思索、钻研和兴奋的味道。几位老师正弯着腰、眯着眼,密切注视着手里操作的仪器,仪器的碰撞声回荡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这一排紧凑的实验室,11名师生暑期正在这里加紧时间进行试验研究。

汪永清是材料学院副院长,也是陶瓷工程科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他说:“我们团队每年有好几个国家基金项目要做,还有许多工作任务,我们没有理由浪费这两个月的宝贵时间。”这两个月的时间中,他们和南昌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交流用陶瓷材料做人工关节的项目;参加了江西省科协举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接下来还要去全国参赛;和多地企业合作,交流进展,并确定了工作计划;负责陶瓷膜、陶瓷工程、工业陶瓷的开发等等。

团队当中,大部分是博士,有从法国、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研究生;有的企业经验丰富,有的是工程师。根据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大家分别负责相关的课题,构成了一支高效协作的战斗队伍。

“科研不像别的工作,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做,一旦开始,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心思顾及其它。就像车开上了高速公路,一旦开起来就不能随便停车。”身着白衬衫,戴一副黑眼镜,个头高高的常启兵老师嘴边带着笑意。常启兵暑假每天8点就在实验室,不管什么时候去大伙总能见到他,大家常常说他像是打了鸡血似的。

因为做科研,他们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的暑期只回去了7天甚至4天。“本来说今年要抽空带妻子出去旅游的,可是没去成,有点对不起她吧。”汪老师无奈的摊开了手。平常人可能难以理解这些人的“疯狂”。汪永清老师向我们讲了他做科研的“全心全意”。“心”:不能偏离最初为了揭秘自然,了解科学规律所带来的乐趣而搞科研的初心;面对未知困难,也得坚持探索,不怕试错,持之以恒的恒心;向学校、企业、社会做出了承诺,就要坚决履行,做到最好的责任心。“意”:要满足社会、行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让社会满意;要满足工厂、企业需求,落实生产,让企业满意;要满足学生、家庭需求,注重人才培养,让学校满意。

“你别把我们想成书呆子啊,我们可不是只会闷头搞实验的。”老师们打趣道。对他们来说,做科研不是负担,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老师们笑着对我们说,那是一种独有的从容气质。“我们会不断遇到难题,大家就一起解决。有时候真的会碰到特别尴尬的问题。”在大红墨水研究初期,就经历了“从‘喷不出’到‘喷出来’,从‘烧成后不显色’到‘烧成后显浅红色’,最终‘烧成后显大红色’”的曲折过程。因为他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时候“试错”也是一种成功,说明这条路行不通。遇到难题时,大家就在一起讨论,“你是学无机的,他是学有机的,有时候一交流,一探讨,问题就解决了。”遇到问题不害怕,有定力,冷静分析,依靠团队力量,最终他们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应了唐代诗人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科研成果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实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技术转让也提升了陶瓷大学的影响力;锻炼了一支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科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同时又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经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参与,也让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这个夏日留在学校做科研团队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自己的执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梦想。开学后,团队依然要继续科研工作,实地考察、开座谈会、参加比赛……一起探索,寻求机会,相信这支团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

 

上一篇:陶瓷黄埔走向联合国 ——景德镇陶瓷大学与联合国NGO美国UCT国际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我校学生手工制作181个陶大专属粉笔盒
(作者:佚名 编辑:景德镇陶瓷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